據估計,我國企業社會保險保費總額約為30%,不僅普遍高于發展中,而且高于大多數發達。對企業而言,社會保障成本是人力資源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保險費率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產品的競爭力。因此,對于許多以人力成本為主要優勢的中國企業來說,企業逃避、不支付、少支付社會保障的動機十分強烈。
此前,社會保險費的征收被劃分為稅務部門的職責。稅務部門只起到第三方監督的作用。由于地區和企業信息的復雜性,社會保障機構沒有足夠的精力和資源進行逐一檢查。改革社會保障征管制度后,完善社會保障繳費制度的規范性,進一步壓縮企業虛報社會保障繳費基數、少繳社會保障的經營空間。
什么情況下不用為員工買社保
然而,在新一屆政府的領導下,以社會保障制度為出發點來節約勞動力成本并非不可能。如果企業符合以下五個條件,就不能考慮為員工購買社保。
一、與退休人員簽訂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勞動者依法開始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勞動合同終止。因此,對于享受基本養老保險的再就業人員,企業不需要繳納社保。
二、兼職工人獨立工作
非獨立兼職人員,是指在業余時間從事第二職業,不脫離本職工作,為第三人提供體力勞動或者精神勞動支出的人員。兼職工人有自己的工作,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這些都是由單位辦理的,與兼職公司沒有關系,所以他們不需要繳納社會保險。
三、接收企業聘用派遣人員支付工資的情況
勞務派遣單位勞務派遣勞動者應當與接受勞務派遣的用人單位簽訂勞務派遣協議。如果勞務派遣協議規定,派遣人員的考勤和工資支付應當由他們自己的員工,和繳納的社保和公積金應由派遣公司支付相應的費用應當支付派遣員工,也應被視為工資和工資項目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派遣人員已由勞務派遣公司繳納社會保險。企業不得支付這些人員的工資。
四、聘用實習生,簽訂實習協議
一般來說,大學生的實踐不足以形成勞動關系。實踐是大學生學習知識和實踐教學的內容。無論實習單位是學校安排的還是學生自己聯系的,實習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報酬,而是為了獲得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大學生與實習單位所在部門之間沒有實際勞動關系,因此該單位不需要繳納社會保險。
五、個體戶外外包業務
生產線上員工的工資將成為個體工商戶的利潤,如果個體工商戶是成組的。個體工商戶有一定的免稅政策。同時,個體商戶也可以向公司開具發票,以降低成本。
以上五種情況都可以避免為相關員工繳納社保。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聘用相關人員。